【焦點問題】
“小時候媽媽就說我是一個惡魔,一直抱怨怎么會生出我這樣的孩子來。”
26歲的皖南姑娘小易,從小就與家里不和,“我沒有家的感覺,覺得自己在家里就是個多余的存在,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得到過任何認同”,所以大學畢業(yè)后不愿意回到家鄉(xiāng)找工作。
小易說自己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從來都是自己扛,不會跟家里人說,尤其沒辦法和媽媽溝通,“她完全不理解我,在她眼里我做什么都是錯的。”
“我很羨慕甚至嫉妒我的很多同學,感覺他們比我幸福,他們的媽媽跟我媽媽不一樣。”
“我知道我媽還是關心我的,我也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愛我媽媽,可我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家庭背景】
小易三四歲時就與眾不同,不喜歡跟著大人客套寒暄,不愛說話,時間一長就被周圍的人認為是有毛病。有一次姑姑把她帶到麥場當著眾人說:誰要能讓這孩子開口說話,我就給誰10塊錢。當時小易氣憤地瞪著姑姑跑開了。此事至今記憶尤深。
上了中學后,小易喜歡探尋哲理、思考古今,常常把自己關在屋里看“用不著的閑書”而不做家務,氣得媽媽經(jīng)常吼:“我怎么生出這么一個惡魔啊!”到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媽媽希望她將來從事醫(yī)護、教師等職業(yè),但小易堅持北上學了生物工程。畢業(yè)后小易不愿回到那個感覺不到愛的家,選擇一個人在北京生活。她跟家里的關系依舊不好,工作又不順心,再加上不會料理生活照顧自己,身體越來越差,一個月里有半個月在生病。和母親常常電話打到一半就吵起來,然后生氣地掛掉獨自哭泣。
由于長期沒有家的歸屬感,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難無處訴說,小易得了間歇性抑郁癥,周末就躺在家里盯著天花板發(fā)呆,沒有也不愿意參加年輕人的社交活動,甚至一度有了輕生的念頭。
【羅盤分析】
通過性格羅盤的測試,人力資源專家羅贏發(fā)現(xiàn),小易遇到的問題是典型的親子關系問題。
小易的天性類型是謀略家中的建筑架構師,她媽媽的天性類型是交際家中的幕后關愛者。
謀略家類型的人天生對抽象的、概念的東西感興趣,對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規(guī)律更有感覺,反之人情體驗則相對遲鈍。交際家類型的人天生擅長人際互動,專注于人情體驗,對人的情感、情緒反應都會相當敏感,會覺得抽象的概念太枯燥。
于是她們的關系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景:交際家媽媽在考慮今天該吃什么、天冷該加衣服、是不是該買點醬油和醋……的時候,謀略家女兒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天為什么是藍的、宇宙是什么樣的、月亮上的明暗代表什么意思……
于是,交際家媽媽無法認同和自己價值觀不一樣的孩子,謀略家女兒自己苦惱為什么得不到親娘的理解與認同。她盡管嘗試過壓抑自己的天性,也沒有成長為媽媽那樣,于是被否定之后開始毀滅性的自我否定。
【專家建議】
羅贏認為,人的天性類型是一個人生命能量活動的主旋律,與生俱來、終生穩(wěn)定、與眾不同。中國人的天性按心智類型基本可以分為五大類——管家、才子、謀略家、交際家、中庸家;按氣質(zhì)類型,則對應分為服務型、領導型、執(zhí)行型、融合型、平和型五大類。18歲的時候是這個類型,48歲的時候還是這個類型。
對于小易,羅贏建議她首先需要看見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看見自己賴以安身立命的天賦優(yōu)勢,然后看見媽媽的特質(zhì),學著理解自己、理解媽媽。
看到自己和媽媽的不同特質(zhì)之后,要學著承認自己、接受自己、愛自己。尤其小易自我否定的時間太久了,需要自我認同的療愈,努力去做自己。最重要的,是接受媽媽的愛,同時去愛媽媽。
羅贏打比方說:“你的苦惱在于,你想要的是一個香蕉,可你媽媽卻要給你一車蘋果。如果你知道自己需要的是香蕉,知道自己是誰、優(yōu)勢是什么、盲區(qū)在哪里,而且知道媽媽只能給你一車蘋果,你就知道媽媽的狀態(tài)、媽媽的局限了。有了這樣的看見和理解,你就能接受媽媽的愛,同時去愛媽媽,你們母女的關系就能得到舒解了。”
【后期反饋】
長期的自我否定,讓小易說話都不敢抬頭,非常自卑。聽了羅贏的分析和建議,她說自己就像井底之蛙突然被拎到岸上,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知道自己思考的東西并不是完全無價值的,開始理解媽媽,也更理解自己了。
過了一段時間,再見小易時她的狀態(tài)好多了,她說自己走出了生命里的低谷,和媽媽的關系好了很多,不再電話打一半吵起來掛掉后自己躲著哭,能漸漸感覺到媽媽的關心,也慢慢學著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媽媽。心態(tài)改變了,媽媽的認同也能感受到了。
“我現(xiàn)在盡量不去壓抑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學著愛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學會怎么去愛別人,生活里的驚喜也逐漸增多了。”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