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不是把語數(shù)外教好就算高質量教育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義發(fā)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住魯全國人大代表、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張志勇告訴記者,本次參會,他也提交了關于修改《教師法》議案。
“高素質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xiàn)在的教師不光要能教好語數(shù)外,更重要的是能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方式,能立德樹人。”張志勇表示,應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勞動和休息的權利,才能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
“教育普及不是問題了,現(xiàn)在需要高質量教育”
張志勇告訴記者,《教師法》于1993年10月31日頒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對于提高教師的地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迄今已過24年,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系統(tǒng)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法》的許多規(guī)定已遠遠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實際和要求,社會各界和廣大教師強烈要求修改《教師法》。
“現(xiàn)在,教育進入了新階段,普及不是主要問題了,主要問題是質量問題。”張志勇說,這里所說的質量,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考試升學的質量,“什么是高質量的教育,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就是高質量的教育。”
“現(xiàn)在需要的是多樣化的教育,有差別的教育,特色的教育。教育好不好,不是看哪個學校好不好,而是看孩子更適合哪個學校的教育更能滿足孩子發(fā)展。”張志勇說,“家長和社會,并不是這么理解。所以,高質量的教育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的成績和升學情況。”
“讓孩子健康健全,才是高質量的老師”
張志勇說,要打造高質量的教育,就需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最關鍵的不是把語數(shù)外教好就是高質量的教育,學生不學習怎么教?所以,能解決學習的問題,才是高質量的教師。”
“孩子的發(fā)展在某些方面遇到障礙了,教師幫忙解決了,這就是高質量的教育。孩子在哪方面有特長,教師滿足發(fā)展了,這就是高質量的教育。”張志勇說,“讓孩子發(fā)展的健康、健全,就是好教師。”
“適合的教育方式是好的教育,適合的教育難度是好的教育,適合的學習道路是好的教育。普通高中好還是職業(yè)高中好?很多家長肯定覺得普通高中好。北大好還是清華好?不適合你的,都不好。”張志勇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要求的不僅僅是過去所說的有知識的人才。學科知識很重要,但是他會不會做心理輔導,會不會做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設計,會不會做實踐性的課程,會不會做家校合作的工作都很重要。”
“提高教師層次,師范教育要改革”
《意見》要求“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yǎng)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意見》明確提出嚴格教師準入,提高入職標準,要求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范專業(yè)??坪头菐煼秾I(yè)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
對此,張志勇表示,“選拔教師的標準有好多方面,最大問題是教師來源。要恢復師范教育,精英教育。當老師的人,必須是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的,同時在同齡人里,他的學業(yè)成就是好的,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進入教師隊伍。”張志勇說,要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提高教師準入資格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立德樹人的素質。
“要解決這樣的教育,師范教育要改革,教育體制要改革,師范學校的培養(yǎng)體制要改革。”張志勇說。
“提高和保障教師待遇和休息權利”
張志勇表示,最關鍵的,教師待遇要提高,“現(xiàn)在對教師的要求那么高,教師職業(yè)非常辛苦,但是很多地方的教育保障做的很不好。”
“教師待遇要不低于或高于當?shù)毓珓諉T的工資標準。”張志勇說,要和公務員聯(lián)動,考慮公務員的實際收入,“就是全口徑收入。”
“把這一點寫進法律,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才能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張志勇說,“現(xiàn)在的教師很辛苦,辛苦的沒有道理。讓老師在節(jié)假日補課,在晚上上課,對教師合法權益是破壞,對孩子的發(fā)展也是破壞。”張志勇說,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勞動和休息的權益都要保護,“給錢加班也不行,是對教師職業(yè)尊嚴的破壞,是對教育的破壞。”
“這是兩方面的危害,教師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教師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受到危害,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受到危害,教師的健康生活受到危害。最后,這些東西都要轉嫁到學生身上。”張志勇說,“孩子一點自主時間都沒有,這樣并不是好的。孩子除了上課,還有社會實踐,還要做一些探索性的東西,不和社會接觸怎么成熟?沒有團隊,沒有伙伴,沒有社會交往,怎么成長?”
很多很多的美景,只能矯首暇觀,那些年,已匆匆而過。
(本文來自山東商報 作者:楊芳、鄭芷南、于娜 張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