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管理
魅力一中 輝煌卓著
微光致遠!今天我們共同緬懷師者趙繼學先生
2023年5月17日,我校原副校長、生物學科教師趙繼學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與世長辭,享年100歲。原本希望送老校長最后一程的學校領導和師生被委婉地告知,遵從先生早在25年前所立遺愿,不發(fā)訃告,不辦喪事,不收帛金,一切從簡,絕不在身后再給組織添任何麻煩。
趙繼學校長是一位有著近70年黨齡的老黨員,一輩子做教師、搞科普、助鄉(xiāng)鄰,多次被評為國家、省市先進工作者,并受到了時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他是一位真正的“師者”,是一中精神的“富礦”,是廣大師生心目中的師魂和學習的楷模。2023年5月30日,校黨委作出“關于開展向趙繼學同志學習的決定”,全校師生迅速掀起了學習趙校長精神的高潮。
第39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新鄉(xiāng)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fā)追記老校長趙繼學的長篇通訊——《師者》。今天,就讓我們細細品讀這篇充滿愛和溫度的報道,感受和觸摸趙繼學老校長的教育情懷和高風亮節(jié),緬懷這位令人尊敬的“百歲老人”,凝聚砥礪前行、接續(xù)奮斗的磅礴力量。
《新鄉(xiāng)日報》( 2023年09月07日 01 版)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春季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nbsp;
——題記
新鄉(xiāng)市一中圖書館前,四棵銀杏樹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已是50個春秋。
半個世紀的櫛風沐雨,愈發(fā)蔥郁,愈發(fā)蓬勃。年復一年,銀杏無言。在默默地見證這所學校的發(fā)展時,也深情地感念著一位老人的風范。
四棵銀杏,師生尊之為“趙公樹”,系新鄉(xiāng)市一中原副校長、生物學科教師趙繼學先生于1973年親手植下。
2023年5月17日,趙繼學老人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0歲。一周前,他最后一次為這四棵銀杏澆了水。
兩周前,他還在一筆一劃地書寫整理一中校園的木本植物檔案。
原本希望送老校長最后一程的學校領導和師生被委婉地告知,遵從趙繼學先生早在25年前所立遺愿,不發(fā)訃告,不辦喪事,不收帛金,一切從簡,絕不在身后給組織增添任何麻煩??梢哉f,這是一位有著近70年黨齡的老黨員倡樹社會新風,為組織作的最后一次奉獻。
(一)
不知道這世上有沒有哪一場追思會是在樹木前舉辦的,但在新鄉(xiāng)市一中,這件事卻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仿佛一種精神儀式,“趙公樹”源源不斷地迎來和送走著一撥又一撥的人們。
悲傷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崇敬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
老校長去世的第二天,市一中八八屆畢業(yè)生原磊手捧鮮花,來到“趙公樹”前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市一中八三屆畢業(yè)生、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王四清在給母校的信中動情地寫道:“恩師高風亮節(jié),學富五車,謹蒙誨教,疑竇冰釋,如聞金玉良言,屢屢懷慕。常憶與先生漫步林間,聽講國鳥朱鹮;蹬車郊外,學習嫁接果樹;是趙先生,讓我們的高中生活豐富多彩,終生難忘。”
百年人生,初心不移,自躬身入教那一天起,教育便成為了趙繼學的全部。而他對教育初心的無悔堅守,始終感召著市一中園丁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信念,呼喚著市一中學子踐行“求知、求真、求健、求美”的崇高追求。
上世紀70年代初,趙繼學調任市一中擔任副校長兼生物老師。作為一名教師,他不僅傳授知識,更是一輩子將家國情懷深系于他摯愛的教育事業(yè)。他手把手教學生從深入認識每一株植物開始,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感知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努力去做生態(tài)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踐行者。
三尺講壇育桃李,一生秉燭鑄師魂。如果用兩個字來衡量趙繼學老師在師生心目中的份量,那便是師魂。他走近課堂的腳步聲,學生們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學生說,只消聽趙老師一節(jié)課,你便會立刻愛上生物。他的授課,既深入淺出又詼諧幽默,那些基因、細胞器、胚胎發(fā)育等無論多么枯燥的概念,到了趙老師的課堂上,一下子便活靈活現(xiàn)起來。他認為,興趣是走進科學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興趣比學習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市一中生物高級教師曾西平告訴我們:“聽趙老師的課,實在是一種享受,你仿佛不由自主地跟著他置身于大自然,享受科學,享受天地人的共生共榮。”
上世紀80年代,趙繼學創(chuàng)造的科普教育興趣教學法,引起河南省林業(yè)廳領導的高度關注。受省林業(yè)廳專門委派,他作為我省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在云南省西雙版納舉辦的夏令營活動。在云南,趙繼學抓住這一難得機遇,與全國同行切磋交流,深入考察當?shù)厣镂锓N,廣泛了解熱帶亞熱帶生物特性,不知疲倦地記筆記、做標本。一回到新鄉(xiāng),他全然不顧一路顛簸,連續(xù)5個晝夜整理出一份洋洋萬言的關于云南熱帶植物的調查報告,并先后在平原大學、新鄉(xiāng)師專等全市大中專院校、中小學校舉辦了70多次專題講座,場場爆滿,好評如潮。
他常說,新鄉(xiāng)這片豐饒的沃土,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個生物教師,更需要越來越多的大自然的守護者。從上世紀80年代起,每年暑假,組織生物社團“走出去”,成了趙繼學雷打不動的“必修課”。那些年,他和他的學生們揣著干糧,背著水壺,頂著烈日,為采集植物標本,足跡遍布中原大地。
今天,這近千種植物標本靜靜地存放在市一中生物館和教具館里,這些彌足珍貴的植物教學資源,至今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們從上萬年的風雨歷史中走來,從上千里的艱辛跋涉中走來,從祖國的山川河湖中,從牧野大地、太行深處,從雞公山、伏牛山集結而來,吸引、驚嘆著每一位走進校園的人。這些標本在無聲地述說著曾經滄海時,也述說著一代代一中人的嘔心瀝血。
一份標本,一分初心,更是一種使命。
(二)
對生命厚度與長度的最好評判,來自最平凡的聲音。
“那天,老校長又來了,拿出自己寫好的樹名牌,小心地掛在樹上,細細端詳許久,才心滿意足地離開,就像照顧自己年幼的孩子?!睂W校的花工郭成全師傅回憶道。
七天后,老校長溘然長逝。
校園是他永遠的精神樂園,那一棵棵樹木、一株株花草,長在校園,也長在他的心里。
離開一線教學崗位40年來,趙繼學幾乎每天都要到校園里轉一轉,他清楚地知道哪些樹木需要澆水了,哪些花草需要施肥了。到了該修剪枝葉的季節(jié),他會一大早來到校園,親自動手修剪花木,梯子爬不上去了就修剪低處的,剪刀舉不動了,就站在一旁指揮。這么多年來,剪刀用壞了一把又一把。
有老同事不忍看他如此歲數(shù)還那么辛苦,便勸他該歇歇了,他總是認真地說:我都這把年紀了,國家每個月還給我這么多工資,不干心不安呀!
在當年的科普大課堂上,已是花甲之年的趙繼學義務為全市小學自然教師授課,一站便是幾個小時,一講便是十余年。他厚厚的筆記本上,清晰地記錄著每次講座的時間和人數(shù),以及詳細地羅列著每一個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一傳十,十傳百,聽課老師從起先的60余人到后來的300多人,場場座無虛席。
2006年,占地360多畝的市一中南校區(qū)(今新鄉(xiāng)市太行中學)落成,綠化任務成了當務之急。時年已80多歲的趙繼學,每天乘坐公交車,再步行3公里到學校,設計指導校園綠化美化工作。
風里來雨里去,這一干就是三年。學校領導考慮他年事已高,幾次提出派車接送,卻被他一次次謝絕。當?shù)弥獙W校已決定給他發(fā)一些補助時,他急匆匆找到校長,把臉一沉:“我現(xiàn)在坐公交車都不要錢了,哪里需要什么補助?”不僅拒絕一切補助,為了提高校園樹木的成活率,他又從工資里取出3000元購買雞糞,改良校園土壤。
一個人的生命有多長!一個人的生命又有多重!老人用他的行動告訴了我們。
(三)
予人燈火者,必心懷火炬。
新鄉(xiāng)縣朗公廟鎮(zhèn)永安小學,每次望著徜徉在《論語》《唐詩三百首》等國學經典中的孩子們,總能讓趙繼學開心好一陣子。
那些經史子集是他捐助給家鄉(xiāng)小學的。
上世紀30年代,趙繼學在家鄉(xiāng)朗公廟上小學,那時的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已安放不了一張平靜的書桌。
艱辛而不墜其志,路遙而不改初衷。戰(zhàn)火中,青年趙繼學先后輾轉開封、豫西等地求學,新中國成立后就讀于今河南大學,1953年如愿以償?shù)爻蔀榱艘幻鈽s的人民教師。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趙繼學深知教育之于家國的意義。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得知家鄉(xiāng)要建學校,他把僅有的500元存款全部取出,悄悄捐了出來。在那個年代,這筆捐款是他幾年的工資積蓄。10年前,家鄉(xiāng)學校改建,聽說后的第二天,他便趕到學校送去5000元。
“一切都是黨給的,一切都得交給黨?!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21年建黨100周年前夕,98歲的趙繼學從個人工資存折上取出12萬元購買了一整套200多冊《四庫全書》等國學經典,捐給市一中圖書館。至今,當時經手的市一中圖書館馬玉霞老師還清晰地記得,那一次捐贈之后,老人存折上的余額,只剩幾百塊錢。
2022年夏天,趙繼學找到永安小學校長楊保國,主動提出用積蓄再捐一批書籍,“讓家鄉(xiāng)的后代有好書讀、有好學上,是我該做的!”望著面前這位百歲老人孩子般真誠的面龐,楊校長百感交集。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學校和家鄉(xiāng)是老人生命中永遠放不下的牽掛。他說,鄉(xiāng)親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鄉(xiāng)親們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每次回鄉(xiāng),目睹一些鄉(xiāng)鄰因病因災生活困窘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一次次伸出援手。小到給學生買飯票、衣物,為低保戶和貧困戶捐錢捐物,大到給學生付學費、住宿費……這一輩子究竟捐了多少錢,幫了多少人,他從來沒說過,也從不讓家人過問。
上世紀70年代,家鄉(xiāng)糧食產量低,他就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在新鄉(xiāng)縣、原陽縣等地推廣他培育的“六一”“六二”小麥品種,自費為村里指導建設了200多畝果木基地,讓鄉(xiāng)親們吃上白饃饃、過上好日子。
他的老同事楊曉軍回憶,“上世紀80年代,我們一起到外地出差,早就給他安排好的旅館,卻往往不見人影。原來他嫌住宿費貴,干脆住在老鄉(xiāng)開的車馬店里,一晚上5毛錢。這種車馬店開不了票據,沒法報銷,但是他覺得劃算,寧可自費也要住,他怕浪費公家的錢??!”
他的小女兒趙雅男非常理解父親,“后來聽別人說父親又捐了兩筆共10多萬元,我們絲毫不覺得奇怪。這么多年來,父親整日念叨的都是學校,念及的都是鄉(xiāng)親,那是他的精神寄托啊!”
幾十年間從未間斷地捐助他人的背后,是他對自己近乎嚴苛的節(jié)儉。孩子們說,父親的存折捐空了,可他的心卻更充實了。
我們面前是趙繼學生前的家——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墻面斑駁,老式的門窗,沒有供暖設備,也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歲月風蝕了它的本顏,卻無法風干一位百歲老人的樸素人生。這些年老人的鄰居越來越少,他們大都搬去了新居,而他和老伴兒在這里生活了整整半個世紀,平淡而寧靜。
子女逢年過節(jié)給他買的新衣服,他不聲不響地送給了老家鄉(xiāng)親,自己的一身衣服卻往往一穿就是十幾年;步行去買菜,挎著自己做的條絨布兜,也一用就是30年;蘿卜纓、碎菜葉舍不得扔,洗洗蒸蒸每每吃得津津有味……
做教師,搞科普,助鄉(xiāng)鄰,幾十年如一日,趙繼學先生從不知疲倦,也從不曾停歇。他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者,先后榮獲“全國青少年林業(yè)科技優(yōu)秀輔導員”“全國青少年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稱號,并赴京參加表彰大會,受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宋任窮,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22年,黨的二十大召開那天,這位有著近70年黨齡的老人在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我有工資、又有房住,99歲了還耳不聾、眼不花,還能到校園修剪花草,還有啥不滿意的?!
(四)
有的人走了,他還活著!
根深葉茂的“趙公樹”,寄寓著市一中人的敬意和追求:一贊趙公情,二盼師繼往,三愿學子做棟梁。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2023年5月30日,市一中黨委作出《關于開展向趙繼學同志學習的決定》,全校師生迅速掀起了學習趙繼學校長精神的高潮。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王偉深情地說,趙繼學老校長是一位真正的“師者”,是一中精神的“富礦”,是廣大師生學習的楷模,他的教育情懷,他的高風亮節(jié),將永遠激勵全校師生砥礪前行。
成為他,就是對他最好的懷念——
聞建勛,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有機高分子材料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
蔡新霞,中國科學院大學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生物醫(yī)學電子學分會副主任委員,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侯選人;
楊友慧,河南省生物特級教師,河南省名師;
何碧玉,2000年河南省理工科狀元,14歲從市一中少兒班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
安玥琦,華中農業(yè)大學博士后,大學畢業(yè)放棄保研,遠赴貴州山區(qū)支教,曾先后獲評“中華兒女年度人物”“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王濤,航天英雄楊利偉團隊成員,深耕太空育種;
……
師者如光,微以致遠。一批批志存高遠的一中學子,在一代代師者的影響和感召下,正在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踐行者和奮斗者。
一輩子固守清貧,薄己厚人;一輩子與書為伴,與植物為伴,與師生為伴,與校園為伴。趙繼學老人一個世紀的漫漫人生歷程,詮釋了一名師者、一名長者、一名奉獻者的樸素情懷和灼灼初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這句名言,又何嘗不是趙繼學老人畢生躬耕教壇、堅守育人初心的真實寫照!
老校區(qū)
地址: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51號
電話:0373-5082653
傳真:0373-5082653
郵編:453000
東校區(qū)
地址:新鄉(xiāng)市平原路東段
電話:0373-5056100
傳真:0373-5056100
郵編:453002
南校區(qū)
地址:新鄉(xiāng)市豐華路南段
電話:0373-3552588
傳真:0373-3552501
郵編:453000
掃一掃關注
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