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機構
魅力一中 輝煌卓著
高二教學反思-雷亞男
教學反思
高二語文組雷亞男
(一)對于練字的想法
我現(xiàn)在在帶高二。高一的時候,一直讓學生堅持練字,每天都交一頁,并且和班主任結合,以他們的威勢有點強迫性的讓同學寫。但是,一年下來,收效甚微,且學生怨聲載道。所以,高二就停止了。
但是,前段時間和隔壁的英語老師聊天,她給我看了一個學生的英語練字。字寫得真好,再一看名字,居然是以前我們班里一個字寫得很爛的男生!我很是驚訝,可英語老師的話讓我若有所思。他們一直堅持練字!
我想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這個堅持吧,當然漢字比英語難寫,但是若能一直堅持,應該也是能改善的。我想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努力了。
(二)對于今年參加學校賽課的想法
今年,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賽課活動。毫不夸張的說,這真是苦與快樂并存的旅程。
我選的課文是選修課本中的《項脊軒志》,這是一篇文言散文,平淡卻真誠,以情動人。但就是這個“情”字,很難講得出來。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手寫的教案都寫了七遍;請別的老師聽了一遍又一遍;課件修改也很是繁瑣,在網上找不到一張合適的圖片,最后我用手機拍了一張,傳到上面。很痛苦,
但是,講完之后再思索,感覺得到的更多。在一遍遍的修改中,認真的投入我所有的熱情,也收獲了嚴謹認真細致,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確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我想以后有這樣的活動還是要積極參與的。
(三)高二上期語文課堂總結
馬上要期末考試了,語文教學也算告一段落,感覺自己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明顯。仔細回顧起來,感覺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總結,需要提高?,F(xiàn)在我結合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不正確心態(tài)和解決方法做一下歸結。
一、學生的不當心態(tài)
1、漠視心理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文想寫多長就寫多長,不問質量與字數,不關心老師給出的分數。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敷衍心理
一些學生學習被動,你讓他學點他就學點,你不說,他就不學。你讓他背書默寫,他磕磕巴巴也能背上來,但一寫就出現(xiàn)錯別字。這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提問時,有“我已學過了”的回答;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焦慮心理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焦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心理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雖然老師提出要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但其充耳不聞。真正遇到與教材有關的題目時,卻做不好。
二、自己的解決辦法
1、變更教學的內容
課堂上需注意充分調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諸方面素質的主動、生動、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主動把教師“一言堂”奪取的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本前提。如果只停留在滿足于口頭上、認識上的轉變觀念,不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變革教學行為,課堂上便不會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有鑒于此,我認為,應樹立“五不”意識,即: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不暗示;凡是學生能自主探索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不說;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教師應甘愿成為課堂的配角,不與學生搶風頭。
2、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進行成功教育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俗話也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二階段的學生更為重要。對于學困生,要鼓勵和引導他們,不能讓他們自暴自棄,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嘗試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自己邊教學邊總結。
(四)對小說教學的思考
欣賞小說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說的閱讀賞析,需要借助于讀者自身的生活閱歷,結合作品特定的背景,去理解人物形象。也就是由讀者來完成對作品的再次創(chuàng)作。但是,我們的學生在閱讀小說時,由于審美距離把握不準,對作品的閱讀及理解,卻很不盡如人意。
通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原因有二:
一、傳統(tǒng)教學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fā)揮。
平時的教學中,無論篇幅長短,課前預習,只作一般閱讀要求,學生到底看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課堂上雖然會反映出來,但沒有做過研究,為什么預習質量會如此低下。課堂教學時,從作家作品到背景介紹,再到情節(jié)梳理和人物形象分析,最后到小說主題歸納,一樣不少。這些教學內容的安排,一般地是,文學常識和背景由小組介紹,其他的內容會由教師設計出一組問題,要求學生結合文本進行思考并回答,小組討論依然回答不出的,就由教師代勞,最終,皆大歡喜,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學生原本不會的問題,也從教師那里得到了答案,教學任務完滿完成。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始終沒有真正地得到發(fā)揮。
學生的主體性不等同于回答教師設計好了的幾個問題,而是要求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技能形成、能力發(fā)展和個性展示”。
然而,由于課前盲目地讀書,課上對教師設計的問題,無法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課堂學習,在學生,則是忙于應付那幾個問題,至于展開質疑和爭鳴,時間根本是不可能有的了。沒有質疑和爭鳴,學生缺乏主動參與,賞析文學作品的能力也就無從培養(yǎng)。
所以,很有必要設計科學有效的學案,給學生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時間,真正走入文本,與作者、人物對話,從而深入理解文本。
二、學生審美距離把握不準,教師缺乏引領。
一部優(yōu)秀小說,“總是以個性鮮明而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給讀者審美的愉悅和啟示,讓讀者認識社會、體驗生活、感悟人生”的。
我們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停留在個性特征的分析上,比如,“找出文中描寫人物的文字,思考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xiàn)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對于基本的描寫方法早就已經掌握了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問題難度系數不是很大,學生基本上都能完成。
至于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這個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對主題的表達有什么作用,形象的典型性是什么,基本上很少去作深入的分析。
于是,文本的學習,學生得到的只是貼標簽似的孤立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學生很少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走進文本、解讀文本。
鑒于此,在這單元的小說文本的教學,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改變舊的課堂教學,以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第一、精心設計好學案,讓學生結合學習資料、各種媒體,對文本進行閱讀、比較,篩選信息,形成自己對問題獨到的思考,然后帶進課堂,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爭鳴,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對形象的社會性、典型性的理解。
我在后來組織《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教學時,就放手讓學生事先根據手里的學習資料,對故事情節(jié)的真實性、人物悲劇的根源進行分析,再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展開爭鳴。最后,學生對整個故事的把握就很到位,。通過這樣不斷的訓練,學生可以慢慢養(yǎng)成借助資料、各種媒體來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比較、鑒別閱讀的能力;在爭鳴中逐步培養(yǎng)出文學批評、鑒賞的能力。
第二、在進行人物形象分析時,注重引導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比較文學形象。因為,文學來自于生活,人物形象極有可能就是身邊某一個熟悉的或者曾經見過的人,讓學生結合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熟悉的、認識的或曾經見過的人的情感體驗,再回到文本中來解讀,對形象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了。
經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賞析,就自然地能結合現(xiàn)實來進行,從而實現(xiàn)了文學的現(xiàn)實價值,而學生可以借助于課堂上掌握的這些方法,對自己觀看到的其他文本或影視作品進行有意或無意鑒賞,慢慢地鑒賞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老校區(qū)
地址: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51號
電話:0373-5082653
傳真:0373-5082653
郵編:453000
東校區(qū)
地址:新鄉(xiāng)市平原路東段
電話:0373-5056100
傳真:0373-5056100
郵編:453002
南校區(qū)
地址:新鄉(xiāng)市豐華路南段
電話:0373-3552588
傳真:0373-3552501
郵編:453000
掃一掃關注
一中官方微信